首页
游客,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铁面御史 > 正文

越州救灾及曾巩的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4/7/23 7:54:52 人气:569 加入收藏 评论:0 标签:

越州救灾及曾巩的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
  抃公于熙宁元年(1067年)擢右谏议大夫(属中书省)、参知政事后,与富弼、曾公亮、唐介同心协力辅政,很得神宗赏识。然而,此时王安石发动了变法。朝中一批颇有资历才华的如欧阳修、韩琦、富弼、司马光、苏轼等一批老臣,对此不很理解。抃公无疑也在其列。他们或愤然辞职(如司马光辞枢密副使),或与之抗争。王安石变法,无疑是一场推动历史进步的变革,然而,这场变革要在北宋神宗王朝内部进行就必然要遭遇很大阻力,就必须会遇到许许多多无以克服和突破的局限。同时,就变法内容而言,又确有好些不切实际而值得探讨的东西。如青苗钱便是激烈论争的一个焦点。群臣批评“青苗钱取利于民为非(指这样做不对)”;可宋神宗对此之说异常反感、恼火,硬说“朝廷本为惠民”,“取利非朝廷本意”。抃公原是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,并曾极力推举他做宰相。然而,“青苗钱”的实施,则引起了抃公极大不满,乃至愤怒。他上书神宗曰:“朝廷事有轻重,体有大小;财利于事为轻,而民心得失为重。青苗使者于体为小,而禁近耳目(指朝廷忠良)之臣用舍为大。不罢财利而轻失民心,不罢青苗使者而轻弃禁近耳目,去重而取轻,失大而得小,非宗庙社稷之福。臣恐天下自此不安矣。”抃公上此书后,数次呈书请去职。熙宁三年(1070年)四月,又再次呈书请去。不久,抃公除资政殿学士、知杭州;“未几徙青州”。熙宁五年(1072年)复知成都。熙宁七年(1074年)知越州。抵任后第二年吴越大旱,继而大疫。灾情严重,震惊全国。苏轼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载:时“吴越大饥,民死者过半”。曾巩在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中写道“是时,旱疫被吴越,民饥谨疾病,死者殆半,灾未有巨于此也。”
  抃公越州救灾,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。
 《宋史》及苏轼的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,对抃公越州救灾,均有较多篇幅的记载。而与苏轼同时候的曾巩,则为此写下了专文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。该《记》是曾巩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中国古文中的名篇。评论家们认为,该文之所以打动人心,首先在于抃公救灾事迹本身,当然与文章在艺术上的特色也是密不可分的。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详细记录了抃公救灾前的“谨其备(充分准备)”、开展救灾的生动事迹及其救灾效果。全文一千余字,结构紧凑、完整,语言简洁、凝炼、质朴。读之,字字落地有声。这是古籍中绝无仅有的研究抃公越州救灾的极其珍贵历史资料。
  熙宁八年(1075年)夏,吴越大旱爆发。因灾荒将引起的“民大饥”到来之前的九月,已年迈67岁的抃公,便向他所辖州、县官吏下达了如下调查令:(一)受灾有多少乡村、面积有多广?(二)百姓能自食者有多少户,多少人?(三)官吏中,能献出多余粮食的人有多少、粮有多少?(四)国库存钱、粮能拿出来救济的有多少?(五)可募粮的富户有多少?(六)寺院、道观在保证自食的情况下,能募出来供救济的粮食有多少?如此等等。抃公在将以上调查项目一一查对、登记在册后,便组织发动州县积极开展募粮募钱救灾活动。
  州县官吏记录孤老疾弱,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。抃公从富人及僧人、道士那里募得粮食四万八千余石,并“佐其费”。自这年十月起,孤老疾弱、不能自食的灾民,均发放粮食人日一升,幼儿减半。抃公见人多拥挤,怕被踏践、踩伤,于是,又改受粮者男女异日,人受食粮两日。又挂念着灾民们流亡在外,故抃公在城市郊野,又办起了五十七个发放所,以便他们就近获得救济粮;并告以“去其家者(指离开家园者)勿给(粮)”,以劝流亡者速速还乡。救灾工程巨大,执事官差奇缺。于是抃公便取不在职而居于越境之吏,供其食而任以事。使救灾工程得以顺利进行。抃公又从州、县官员那里征得粮食五万二千余石,一律按平价出售给有自食能力的灾民。为方便灾民购粮,建售粮点十八所。又佣灾民建筑城池,付予钱与粮,以使自食其力。凡向富人借赁钱粮贫困者,抃公限富人待稼熟收获之季,方可取回本息。被遗弃之孤儿孤女,抃公均派人一一收容抚养。抃公一生“嫁兄弟之女十数,他孤女二十余人”。这“他孤女二十余人”里,便有当年在越州救灾时所亲自收养的孤女。
  第二年春,瘟疫肆虐。抃公组织动员州县建造病坊,收容治疗疫者。又募得僧人二名,归于属下,协助视察医疗饮食,令无依无靠者有所依;凡死难者,均派出使者予以安葬。“公于此时,蚤(同早)与夜惫心力不少懈,事细巨必躬亲,给病者药食,多出私钱(指为之出医药伙食费)“(抃公)以家赀(同资)先之,民乐从焉”。真可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为救民于水深火热中,抃公无私无畏,敢破敢立,不拘一格。按以往规定,“岁廪(指开仓救济)穷人,发给粟三千石而止”。然而,救灾中抃公赈济穷人的粮食又何止是这个数的十倍!“法:廪穷人,尽三月当止”。而抃公“廪穷人”自头年十月到第二年“尽五月(方)止”。凡事有非议和追究责任者,抃公均一人以当之,决不累及下属。正是由于抃公无私无畏、鞠躬尽瘁,越州灾民才得以“免于转死”;“生者得食,病者得药,死者得藏(意葬)”。越州救灾中充分展现出抃公一心为民的父母官的形象,与那些对人民疾苦视而不见、麻木不仁的庸官、昏官,与那些一心只想吸干人民血汗,包括那些胆敢贪赃国家所发放赈灾救民财物的大小贪官,形成了鲜明对照!故曾巩曰:“其施虽在越,其仁足以示天下;其事虽行于当时,其法足以传后”。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。曾巩的这番话,真可谓高瞻远瞩,洞察秋毫,耐人寻味。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hazszp.com/show.asp?id=24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上一篇: 晚年生活及后裔
更多>>网友评论
发表评论